治疗风疹的代表方剂是( )_治疗风疹瘙痒及白癜风最宜选用的药物是
1.苍耳子简介
2.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呢
3.何首乌的繁殖方法
蒺藜是一种药物,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
蒺藜是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蒺藜药性微温,味辛、苦。归肝经。有小毒。蒺藜的化学成分包括甾体皂苷、挥发油、黄酮、脂肪酸等。其中,甾体皂苷是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别称:蒺藜子、白蒺藜、硬蒺藜、三角蒺藜、杜蒺藜、蒺藜_荚、茨、即藜、旁通、蒺骨子、止行、野菱角、地菱、屉人、旱草、休羽、豺羽、升推。
蒺藜具有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蒺藜具有抗过敏、抗衰老、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降血糖等作用。
如何选购蒺藜:
1、蒺藜全国各地都有生产,主要产区为山西、河北、河南、山东。
2、蒺藜由5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斧状分果瓣组成,多裂为单一的分果瓣。
3、背部隆起,为黄绿色,有纵棱和许多小刺,并且有1对对称的短刺和1对对称的长刺。
4、两侧面为灰白色,比较粗糙,有网纹。蒺藜质地坚硬,气味淡,味辛、苦。
5、好的蒺藜颜色为黄绿色,且饱满坚实。
6、蒺藜可以用于治疗眩晕、头痛、乳闭、乳痈、胸胁胀痛、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等。
7、存放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霉变。
苍耳子简介
广府,是汉族之下的一个民系。广府人,即为广府民系,广义上包括全广东、香港、澳门、广西及海外所有地区的粤语族群(世代以粤语为母语的族群)。
广府汤
广府汤即广东人煲煮的中华老火靓汤,已有数千年历史。
岭南地区多湿热,长久居住,湿热侵身在所难免,爱吃的广府人从中医药理的食补良方中悟出了老火靓汤,火候足、时间长、既取药补之效,又取入口之甘甜。
经年累月,煲老火汤就成了广府人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汤的种类随季节转换而改变,与广东凉茶一道成为广东饮食文化的标志。
俗语说:“宁可食无菜,不可食无汤。”先上汤,后上菜,成为广东宴席的既定格局,也是粤人生活中最普遍的饮食文化。每天繁忙工作之后,喝一碗清心的广府老火靓汤,个中味道,实在让人惬意。
广府汤三大特点
一、美食靓汤
广府人天天煲靓汤,煲汤的手艺可以说是如火纯青,出神入化。老火汤是广府女子一生的守侯,传统的广府女人不爱出行,她们多守着一团火一锅汤,心怀无限遐思、万般温情地煲汤,把自己所有依赖、希望和温情都融到汤里,如此心思煲出来的汤,已远非普通一道菜的概念。有人说,这锅汤是一锅让男人不会完情、不会丢魂的汤。尽管广东男人也同样花心,但家里的那锅汤让男人牵肠挂肚,走得再远也想回头。
二、养生滋补
长期的生活体验,令广府人把汤看作最佳的营养品,按不同的季节、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或特殊的生理需求,选择不同的汤,收到不同的效果,或是健康长寿,或是强身壮体,或是养颜美容,或是清补滋润,或是消暑清热等。中医讲的养生不是单纯指年纪大的、滋补的,而是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对身体的保养都是叫养生,小孩子也能养生。在夏天里,喝凉的汤同样是养生,因为可以调节夏天的清暑、清热。
三、治疗各种疾病。
根据不同的疾病、疾病的程度,选取相适宜的药材,肉类搭配,成特点鲜明的汤品,对疾病的好转、身体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综合了广府汤的美食、养生和治疗疾病三大特点,其最大的特点中医讲的“上工治未病”。所谓“上工”就是指古代最好的医生、大夫等有高超工艺技术的人,“治未病”就是按照节候和人体状况,要做哪种饮食调节,在没生病之前,帮你治疗。现在西医都认同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比现代医学的亚健康还要前进一步。
知名广府汤
一、广府汤“阿胶红枣乌鸡汤”(养肝、益气、补血、滋阴)
乌鸡:《本草纲目》李时珍说:乌鸡禀受了水木的精气,故肝肾及血分病宜用,能补虚强身,治一切虚衰疾病,又治消渴及噤口痢,以及胸胁腕腹绞痛,益产妇,也能治产后虚弱、崩中带下。
阿胶:《中华本草》:“归肝、肺、肾经。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治血虚证,虚劳咯血,吐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阴虚心烦失眠,肺虚燥咳,虚风内动之经厥抽搐。”
红枣:《中华本草》:“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和药性。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燥,营卫不和。”
《生命时报》湖北省中医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盛国光教授介绍,红枣具有保肝、健脾、降低胆固醇、升高白血球、抗过敏等作用。由于红枣内含有三萜类化合物的成分,可以抑制肝炎的活性。此外,红枣还能提高体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有保护肝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另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的体内蛋白相对偏低,而红枣富含氨基酸,它们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症状,达到健脾养肝的目的。
桑葚:《中华本草》:“归肝肾经。滋阴养血,生津,润肠。主治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本草纲目》记载“桑葚能补五脏,利关节,通血气,安神定志,明目乌发。”
二、广府汤“山药茯苓乳鸽汤”(健脾、和胃、益气、祛湿)
乳鸽:《本草纲目》鸽肉能解诸药毒,调经益气,治恶疮疥癣,风疹瘙痒,等。现代医学认为:鸽肉壮体补肾、生机活力、健脑补神,提高记忆力,降低血压,调整人体血糖,养颜美容,皮肤洁白细嫩,延年益寿。具有滋肾益气;祛风解毒;调经止痛的功效。《食医心镜》即单用本品煎炙含之咽汁,治消渴饮水不知足。
山药:《中华本草》:“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肺,固肾益精,主治脾虚泄泻,食少浮肿,肺虚咳喘,消渴,肾虚尿频,兼入足少阴经气分。”《本草纲目》:补虚,除寒热邪气,补脾胃,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聪目明。甄权曰:开达心窍,强记忆,体虚肌瘦者,宜加大用量。孟诜曰:利男子壮阳气。李时珍说:山药入手足太阴二经,补其不足,清其虚热,益肾气,健脾胃,化痰,润皮毛。
茯苓:《中华本草》:“归心、脾、肺、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本草纲目》:“茯苓能补脾胃,和中补阴益气,安胎,安魂养神,止健忘,除湿热。”
三、广府汤“玉竹百合鹌鹑汤”(润肺、止咳、补中、益气)
鹌鹑:《本草纲目》记载,鹌鹑肉能“补五脏,益中气,壮筋骨,耐寒暑,消结热”。李时珍说:鹌鹑能诸疮阴肿,煮食可清热。鹌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是极好的营养补品,有动物“人参”之称。长期食用对血管硬化、高血压、神经衰弱、结核病及肝炎都有一定疗效。
玉竹:《中华本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治燥咳老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目眩,静脉挛痛。”《本草纲目》:“玉竹长时间服用,可去面部雀卵斑,使面色红润。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止渴的功效。治热病伤阴、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
百合:《中华本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主治阴虚久咳,痰中带血,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或神智不遂引起的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痈肿、湿疮。”《本草纲目》记载,治腹胀心痛,利大小便,补中益气,温肺止咳,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产后血晕。
四、广府汤“黄精枸杞牛尾汤”( 补肾、滋阴、益精、健骨):
牛尾:既有牛肉补中益气之功,又有牛髓填精补髓之效。《本草纲目》:“牛肉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的作用。牛肉可以补气,功效同黄芪。牛髓具有补中,填精补髓的作用,久服可延年益寿。李时珍说:牛髓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治理骨折,擦损伤痛,有很奇妙的效果。”
黄精:《中华本草》:“归脾、肺、肾经。主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暗,须发早白,体虚羸瘦。”《本草纲目》:能补中气,除风湿,安五脏,黄精补五劳七伤,强筋骨,耐寒暑,益脾胃,润心肺。单品蒸后晒干服食能润肌肤,耐饥饿。李时珍说:黄精接受戊己淳气,故为补黄宫佳品,补各种虚损,填精髓,除热寒,杀虫。《神仙芝草经》记载:黄精能宽中益气,调养五脏,使肌肉充健、骨骼坚硬、气力倍增、面色红润、白发转黑、牙齿复生。
枸杞:《中华本草》:“养肝,滋肾,补肺。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不清,腰膝酸软,阳痿,虚劳咳嗽,消渴引饮。长于滋阴、益精、养血,为肝肾亏虚者之要药。”《本草纲目》记载:“枸杞,补肾生精,养肝明目,坚精骨,去疲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令人长寿。”
中药刺蒺藜有什么功效呢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苍耳子的别名 7 苍耳子的处方用名 8 苍耳子的来源 9 产地 10 苍耳子的收与初加工 11 苍耳子生药性状 12 苍耳子的炮制 12.1 苍耳子的炮制方法 12.2 成品性状 12.3 炮制作用 12.4 炮制研究 12.5 贮存方法 13 苍耳子的性味归经 14 苍耳子的功效与主治 15 苍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16 苍耳子的药理作用 17 苍耳子的用法用量 18 苍耳子中毒 18.1 不良反应机制 18.2 临床表现 18.3 治疗 19 苍耳子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 19.2 来源 19.3 性状 19.4 鉴别 19.5 检查 19.5.1 水分 19.5.2 总灰分 19.6 苍耳子饮片 19.6.1 炮制 19.6.1.1 苍耳子 19.6.1.1.1 性状、鉴别、检查 19.6.1.2 炒苍耳子 19.6.1.2.1 检查 19.6.1.2.2 鉴别 19.6.2 性味与归经 19.6.3 功能与主治 19.6.4 用法与用量 19.6.5 贮藏 19.7 出处 20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苍耳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苍耳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苍耳子 1 拼音
cāng ěr zǐ
2 英文参考fructus xanthii [朗道汉英字典]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achene of Siberian cocklebur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XANTHII FRUCTUS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Fructus Xanthi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iberian cocklebur frui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苍耳子为辛温解表药[1]。出《备急千金要方·食治》。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2]。
苍耳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炒苍耳子表面焦**,刺尖焦脆,微有香气[2]。
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2]。归肺经[2]。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2]。苍耳子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2]。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2]。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2]。
4 拉丁名Fructus Xanthi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siberian cocklebur frui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苍耳子的别名苍耳子又名牛虱子、菜耳实、毛耳子、苍子、老苍子、胡苍子、苍株子、胡寝子等[1]。
(苔+木)耳实、苍子、苍棵子、牛虱子[3]。
7 苍耳子的处方用名苍耳子、炒苍耳子[2]。
8 苍耳子的来源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2]。
苍耳子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带总苞的果实[3]。
9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3]。
10 苍耳子的收与初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2]。
11 苍耳子生药性状苍耳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2 苍耳子的炮制苍耳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枲耳实[2]。
其炮制南北朝刘宋时期为:“凡得,去心[2]。取黄精,用竹刀细切,拌之,同蒸,从巳至亥,去黄精,取出,阴干用”(《雷公炮炙论》)[2]。
唐代有烧灰的方法(《备急千金药方》)[2]。
宋代有微炒(《太平圣惠方》)[2]。
明代有酥制(《普济方》)、酒拌蒸(《本草乘雅半偈》)[2]。
清代基本沿用前法[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等[2]。
12.1 苍耳子的炮制方法1.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2]。
2.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2]。用时捣碎[2]。
12.2 成品性状苍耳呈纺锤形,或卵圆形[2]。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刺,体轻质坚[2]。破开后内有双仁[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2]。
炒苍耳子表面焦**,刺尖焦脆,微有香气[2]。
12.3 炮制作用苍耳子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2]。如治疗疔疮初起的七星剑(《外科正宗》)[2]。治和麻风,可用苍耳子煎汤内服(《医宗金鉴》)[2]。
炒后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2]。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2]。如治鼻渊头痛的苍耳子散(《严氏济生方》)[2]。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挛急麻木,取苍耳子煎服有效(《食医心镜》)[2]。
12.4 炮制研究本品含苍耳子苷、树脂、脂肪油、生物堿、维生素C及色素等[2]。
据初步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苍耳子的毒性与其所含毒性蛋白有关;部分学者认为毒性物质常损害肝、心、肾等内脏实质细胞,出现黄疸、心律不齐、蛋白尿[2]。尤以损害肝脏为甚,能引起肝昏迷而迅速死亡,即便治愈,也易留下肝肿大后遗症[2]。
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如炒焦、炒炭后能破坏其毒性[2]。有人认为苍耳子药用必须炒至焦黄,使脂肪油中所含毒蛋白变性,凝固在细胞中不被溶出,而达到去毒目的[2]。另有研究认为,苍耳子炒品和炒去刺品水浸出物含量明显高于生品;而脂肪油含量则低于生品,镇痛作用强于生品,毒性低于生品[2]。经对苍耳子及其炮制品质量进行研究,认为水分一般在5%以下,水浸出物不低于8%,脂肪油不低于12%[2]。
苍耳子《中国药典》记载虽为有毒,但其生品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均不大,未能测出 LD50,其最大耐受量为成人临床用量的277倍以上[2]。尚需进一步研究[2]。
12.5 贮存方法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13 苍耳子的性味归经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2]。归肺经[2]。
苍耳子味甘、苦、辛,性温,有小毒[3]。入肺、肝经[3]。
14 苍耳子的功效与主治苍耳子具有散风湿、通鼻窍的功能[2]。
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的功效。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苍耳子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痒疹、疥癣等皮肤病[2]。如治疗疔疮初起的七星剑(《外科正宗》)[2]。治和麻风,可用苍耳子煎汤内服(《医宗金鉴》)[2]。
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2]。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2]。如治鼻渊头痛的苍耳子散(《严氏济生方》)[2]。治风湿痹痛、关节不利、挛急麻木,取苍耳子煎服有效(《食医心镜》)[2]。
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止痛,止痒,杀虫的功效[3]。治风寒头痛,鼻渊,鼻塞,牙痛,风湿痹痛,肢体拘挛,麻风,疥癞,皮肤瘙痒[3]。
15 苍耳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苍耳子果实含有苍耳苷,含有脂肪油等成分。
苍耳子含苍耳子苷、树脂、脂肪油、生物堿、维生素C及色素等[2]。
苍耳子含苍耳子苷(Xanthostrumarin)、氢醌、生物堿、β谷甾醇、豆甾醇、脂肪油[3]。苍耳子含羟基苍术苷
16 苍耳子的药理作用苍耳子的主要药理作用有:降血糖,抑制心脏,抗炎,镇痛,镇咳,平喘,调节免疫,抗肿瘤,抗凝血酶,抗细菌,抗等[1]。
苍耳子含羟基苍术苷,有明显降血糖作用[3]。
苍耳子煎剂可镇咳,抑制心脏活动[3]。煎剂在体外对金**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有抑制作用[3]。
苍耳子醇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3]。
苍耳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可能是一种苷类性质的物质,它能引起动物的血糖急剧下降而致惊厥和死亡[3]。动物的病理解剖还发现,中毒后肾脏、肝脏都受到损害,脑组织有继发性水肿[3]。
水浸或高热处理可解除其毒性[3]。
17 苍耳子的用法用量煎服:4.5~9g[3]。用量不宜过大[3]。苍耳口服中毒量为30~90g[1]。
18 苍耳子中毒苍耳口服中毒量为30~90g[1]。
18.1 不良反应机制苍耳口服中毒量为30~90g。如服苍耳子干品30g以上,新鲜苍耳子10粒以上,儿童5~6粒即可中毒。其主要有毒成分为鼠李糖,含有的苍耳子苷等,是一种细胞原浆毒,可损害心、肝、肾等内脏实质细胞,并可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而引起全身广泛出血,还作用于消化及神经系统,影响正常功能,最终导致呼吸和循环的衰竭。[1]
18.2 临床表现潜伏期因食苍耳子的果、芽、饼的不同而不同,直接生食者潜伏期快则4~6h,慢则2~3d;食幼芽者1~3d发病;食苍耳子饼者10~20h发病。中毒表现为:轻者乏力、头晕、头痛、精神萎靡、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面色潮红、发热等,严重者则出现烦躁不安或嗜睡、黄疸、肝区痛、肝大、出血倾向、颈强直、血压下降、尿闭、休克,甚至肝性脑病。[1]
18.3 治疗苍耳子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1.肠道出血时可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硫酸镁导泻,超过4h者可用1%~2%的食盐水高位 *** ,静脉输液,给予葡萄糖醛酸和大量维生素C、B1、B12等保肝药物。
2.对症治疗:有出血者,给予维生素K等止血剂,必要时输血。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呼吸等。有心衰、尿闭者,要限制输液量,对症治疗。
19 苍耳子的药典标准 19.1 品名苍耳子
Cang'erzi
XANTHII FRUCTUS
19.2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
19.3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19.4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至淡黄绿色。总苞纤维成束,常呈纵横交叉排列。果皮表皮细胞棕色,类长方形,常与下层纤维相连。果皮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细长梭形,纹孔和孔沟明显或不明显。种皮细胞淡**,外层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厚;内层细胞具 *** 状突起。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具纹孔。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和油滴。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苍耳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财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一水(4:1: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9.5 检查 19.5.1 水分不得过12.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 第一法)。
19.5.2 总灰分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9.6 苍耳子饮片 19.6.1 炮制 19.6.1.1 苍耳子除去杂质。
19.6.1.1.1 性状、鉴别、检查同药材。
19.6.1.2 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照清炒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黄褐色,去刺,筛净。
本品形如苍耳子,表面黄褐色,有刺痕。微有香气。
19.6.1.2.1 检查水分同药材,不得过10.0%。
总灰分同药材。
19.6.1.2.2 鉴别同药材。
19.6.2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19.6.3 功能与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用于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19.6.4 用法与用量3~10g。
19.6.5 贮藏置干燥处。
19.7 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0何首乌的繁殖方法
刺蒺藜的别名有很多,主要有 白蒺藜、蒺骨子、旱草、三角刺等。
其来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和大花疾藜的果实。
主要生长在田边或荒地上、路旁、沙丘上。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北、河南、安徽等地。此外,四川、江苏,黑龙江、辽宁等地亦产。
它的药用部分是果实,果实类的药物特性多以温性较多,寒性的较少见。多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也就是说,其药性是向下的。又因其外部具有刺,在中草药中,带有刺的药物多具有破血、行气、托毒、排脓等作用,如皂角刺。
通过品尝发现,刺蒺藜性味 辛、苦,微温。在性状鉴别上 ,以颗粒坚实、饱满均匀,色灰白者为佳。经过有关部门药理研究发现,刺蒺藜主要含有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芸香糖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
白蒺藜水浸出液和30%乙醇浸出液有降压作用;煎剂有利尿作用;抗血小板凝聚和抗动脉硬化作用;强壮与延缓衰老、增强等作用。
经过临床实践,逐渐发现刺蒺藜具有: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乳房胀痛、乳痹不通、风疹瘙痒、等作用。
临床上治疗眼疾常与 葳蕤组合; 治疗 治气肿痛:方如《千金方》中蒺藜散。
治疗 :醋煎涂,研末撒或调敷(外用)。或单独用本品研末,冲服。
刺蒺藜临床应用上分为三种。为什么刺蒺藜会有三种不同的炮制品呢?这主要:1是为了安全有效,据相关药学书介绍,刺蒺藜有小毒;2是为了改变或缓和药性,3是为了提高疗效。所以 根据药用归经不同,刺蒺藜主要分为 刺蒺藜、炒刺蒺藜、盐刺蒺藜。
一般来讲刺蒺藜因其性味辛,温,一般入肺经,取其活血袪风,止痒的作用;炒蒺藜经过炒制后,减少了生刺蒺藜的辛、温之气,加强其下降入肝经之气,以增加其平肝解郁、明目的作用;刺蒺藜盐制后,因咸入肾,做到引药入肾经,从而加强了其利尿、 治牙齿动摇疼痛专一 的作用。临床上,用法及用量为: 内服煎汤,6 9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撤,亦有用水合后外涂。
在配伍上:
1、与菊花配伍有利于清肝明目;
2、与僵蚕配伍有利于 平肝祛风,镇惊止痛;
3、与合欢皮配伍利于 宁心祛瘀,消肿止痛。
使用中注重: 因其性味辛,温,有活血,发散的作用,故血虚气弱及孕妇慎服。
1、保持田间湿润。生长期应注意除草,5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苗高30cm左右,应插竹竿或树枝,供茎藤缠绕生长。12月倒苗时,结合清除枯藤,施腐熟堆肥或土杂肥1次,并在根际培土。
2、间苗与定苗:繁殖幼苗高10厘米左右时,间除过密或弱苗。苗高15厘米时,按株距25-30厘米疏弱留强定苗。
3、肥水管理:何首乌喜肥,除施足底肥外,幼苗期迫施一次清淡人畜粪尿水,以利幼苗生长。翌年5月追施一次人粪尿,施后浇清水。9-10月份每公顷施杂肥或厩肥15000-22500千克。
4、搭架:苗高30厘米左右时,插设支架,使茎蔓缠绕向上生长,并及时疏叶整枝,促进植株旺盛生长。 5、收与贮藏:于春季萌芽后,待植株20-30厘米高时,一次或分次收嫩茎叶。植株3-4年后可收获块根,收于秋季进行,后鲜食或切片晒干。何首乌的茎藤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落叶时割下茎藤,除去细枝和残叶,切成长约70厘米的茎段,捆扎成把,晒干入药。 性味:苦甘涩,微温。
1、《何首乌录》:味甘,温,无毒。
2、《本草汇言》:生用气寒,性敛,有毒;制熟气温,无毒。
归经:入肝、肾经。
1、《纲目》:足厥阴、少阴。
2、《本草经解》:入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3、《本草再新》:入脾、肺、肾三经。
主要功效: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
1、《本草纲目》:此物气温味苦涩,苦补肾,温补肝,能收敛精气,所以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气血太和,则风虚、痈肿、瘰疬诸疾可知(除)矣。
2、《本草汇言》:惟其性善收涩,其精滑者可用,痢泄者可止,久疟虚气散漫者可截,此亦莫非意拟之辞耳。倘属元阳不固而精遗,中气衰陷而泄痢,脾元困疲而疟发不已,此三证,自当以甘温培养之剂治之。
3、《本经逢原》:生则性兼发散,主寒热疟,及痈疽背疮皆用之。
4、《本草求真》:首乌入通于肝,为阴中之阳药,故专入肝经以为益血祛风之用,其兼补肾者,亦因补肝而兼及也。
5、《本草经读》:余于久疟久痢多取用之。
6、《重庆堂随笔》:内调气血,外散疮痈、功近当归,亦是血中气药。
7、《本草正义》:专入肝肾,补养真阴,且味固甚厚,稍兼苦涩,性则温和,皆与下焦封藏之理符合,故能填益精气,具有阴阳平秘作用,非如地黄之偏于阴凝可比。
8、《何首乌录》:主五痔,腰腹中宿疾冷气,长筋益精,能食,益气力,长肤,延年。
9、《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气及肠风。
10、《开宝本草》:疗头面风疮,五痔,止心痛,益血气,鬓,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疾。
11、王好古:泻肝风。
12、《滇南本草》:治赤,疮疥顽癣,皮肤瘙痒。截疟,治痰疟。
13、《药品化义》:益肝,敛血,滋阴。治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截虚疟,止肾泻,除崩漏,解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场,10-20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涂。
用药禁忌:大便清泄及有湿痰者不宜。忌猪肉、血、无鳞鱼。忌铁,恶萝卜。忌葱、蒜。 1、《积善堂经验方》七宝美髯丹:乌须发,壮筋骨,固精气:赤、白何首乌各1斤(米泔水浸三、四日,瓷片刮去皮,用淘净黑豆二升,以砂锅木甑铺豆及首乌,重重铺盖,蒸至豆熟取出,去豆、暴干,换豆再蒸,如此九次,暴干为末),赤、白茯苓各一斤(去皮,研末,以水淘去筋膜及浮者,取沉者捻块,以人乳十碗浸匀,晒干,研末),牛膝八两(去苗,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七次蒸之,至第九次止,晒干),当归八两(酒浸,晒),枸杞子八两(酒浸,晒),菟丝子八两(酒浸生芽,研烂,晒),补骨脂四两(以黑脂麻炒香,并忌铁器,石臼捣为末)。炼蜜和丸弹子大一百五十丸,每日三丸,侵晨温酒下,午时姜汤下,卧时盐汤下。其余并丸梧子大,每日空心酒服一百丸,久服极验。
2、《经验方》:治骨软风,腰膝疼,行履不得,遍身瘙痒:首乌大而有花纹者,同牛膝(锉)各-斤。以好酒一升,浸七宿,曝干,于木臼内捣末,蜜丸。每日空心食前酒下三五十丸。
3、《赤水玄珠》何首乌丸:治久疟阴虚,热多寒少,以此补而截之:何首乌,为末,鳖血为丸,黄豆大,辰砂为衣,临发,五更白汤送下二丸。
4、《景岳全书》何人饮:治气血俱虚,久疟不止:何首乌(自三钱以至一两,随轻重用之),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随宜),陈皮二、三钱(大虚不必用),煨生姜三片(多寒者用三、五钱)。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
5、《外科精要》何首乌散:治遍身疮肿痒痛:防风、苦参、何首乌、薄荷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用药半两,水、酒各一半,共用一斗六升,煎十沸,热洗,于避风处睡一觉。
6、《圣惠方》何首乌丸:治颈项生瘰疬,咽喉不利:何首乌二两,昆布二两(洗去咸味),雀儿粪一两(微炒),麝香一分(细研),皂荚十挺(去黑皮,涂酥,炙令黄,去子)。上药,捣罗为末,入前研药一处,同研令匀,用精白羊肉一斤,细切,更研相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后,以荆芥汤下十五丸。
7、《本草汇言》:治瘰疬延蔓,寒热羸瘦,乃肝(经)郁火,久不治成劳:何首乌如拳大者一斤,去皮如法制,配夏枯草四两,土贝母、当归、香附各三两,川芎一两。共为末,炼蜜丸。每早、晚各服三钱。
8、《博济方》:治疥癣满身:何首乌、艾各等分,锉为末。上相度疮多少用药,并水煎令浓,盆内盛洗,甚解痛生肌。
9、《圣惠方》:治大肠风毒,泻血不止:何首乌二两,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饮调下一钱。
10、《濒湖集简方》:治自汗不止:何首乌末,水调。封脐中。
11、《卫生杂兴》:治破伤血出:何首乌末敷之即止。
12、《世补斋医书》:亦常配伍桑椹子、黑芝麻、杜仲等,用治肝肾亏虚,腰膝酸软,头晕目花,耳鸣耳聋,如首延寿丹。 1、对中枢神经的作用:用小鼠跳台法及避暗法试验,何首乌煎剂60g/kg灌胃,对东莨菪碱所至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显着对抗作用。
2、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何首乌醇提物0.084、0.84、8.4g/kg灌胃,连续6周,可抑制高血指症鹌鹑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升高,延缓动脑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3、对造血系统的作用:何首乌水煎醇沉液1g/ml、0.2g/ml只皮射,用体内扩散盒方法证明,对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生首乌与制首乌(高压法制备)各以温浸液30g/kg灌胃,连续14天,对出血性血虚小鼠,制首乌可使血液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而生首乌无明显影响。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生首乌、黑豆汁拌蒸32小时首乌(制品1)、黑豆汁九蒸九晒首乌(制品2)的煎液,6g/kg灌胃,连续7天,实验结果表明制品Ⅰ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鸡红细胞能力,并对抗强的松龙对巨噬细的抑制作用,制品Ⅰ增加红细胞免疫,使小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增多,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对抗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生首乌和制品Ⅱ作用不显着。
5、对代谢的影响:生首乌、制首乌醇冷浸液各以350mg/只灌胃,制首乌可使去肾上饥饿小鼠肝糖原含量增加6倍,生首乌无作用。何首乌注射液0.16、0.03、0.01mg/ml体外培养法,对大鼠乳鼠肝细胞DNA复制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6、抗衰老:何首乌水溶性成分0.1、1.0g/ml,可降低大鼠和小鼠脑内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老年人及老年动物脑内MAO-B活性均升高)。何首乌煎剂1g/ml、0.5ml/只灌胃,连续7天,可使老龄小鼠肾上腺增重,并使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
7、抗血小聚集:首乌粉4g/kg于饲料中喂饲大鼠,连续8周,可对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8、毒性:生首乌醇冷浸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5.5g/kg。制首乌醇冷浸液腹腔注射300g/kg,小鼠无死亡。生首乌醇渗漉液灌胃,对小鼠的LD50为50g/kg,制首乌醇渗漉液灌胃1000g/kg,小鼠无死亡。 2014年7月15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规定,2014年9月1日后生产的含何首乌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中不适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项增加“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
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获悉,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今后保健食品中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g,制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3.0g,此前批准超过此用量的产品,下调至此规定用量;保健功能包括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功能的产品,应取消该保健功能或者配方中去除何首乌。对研究表明去除或替换何首乌不影响产品安全、功能的产品,批准证书持有者可根据保健食品注册变更的程序提出配方变更申请,并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下发通知,要求各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前期调查摸底情况,督促企业自发文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相关变更申请,并提供依据产品质量标准的3批产品全项目检测报告;督促生产企业加强原料管理,确保所用何首乌原料技术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含何首乌保健食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发现安全隐患的及时取措施,报告有关情况,有效地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
据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何首乌作为保健食品原料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并正在组织进一步开展系统安全性评价。 1、治疗疟疾:取何首乌6-8钱,甘草0.5-1钱(小儿酌减),每日1剂,浓煎2小时,分3次食前服用,连用2天。治疗17例,15例于服药后症状消除,停止发作;2例在服药4剂后控制发作。4个月后有2例复发,仍以何首乌治愈。疟原虫转阴时间大体在症状控制后2-21天。治疗过程中一般无副作用,仅个别有轻微腹泻及腹隐痛现象。
2、治疗百日咳:取何首乌2-4钱,甘草0.5-1钱,水煎,每日1剂 分4-6次口服。治疗35例,痊愈(症状完全消失)19例,基本痊愈(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完全消失,仅遗下不时二、三声咳嗽)8例,好转(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次数显著减少,咳时短暂)4例,无效4例。经观察,对无合并症、特别是用各种抗菌素疗效不显或晚期病例,有明显疗效。如属初起,可再加车前草、百部、白前、连翘、银花煎服;对鼻出血、咯血、咯痰困难、喘咳有哮鸣音者,酌加对症治疗,以提高疗效。一般无副作用,有些服后有轻度腹泻现象,可加少许诃子或**壳。
3、降低血清胆甾醇:将何首乌制成片剂(内含70%浸膏及30%制首乌粉剂),每次5片,日服3次,连用半月至3个月;或用何首乌1两煎服,每日1次,连服1-2个月。用片剂治疗88例,有78例下降,2例不变,8例上升 用煎剂(个别用片剂)观察20例,16例下降,4例上升。服后少数病例有胸闷、升火感,个别大便次数增多。如连渣内服,其作用似更明显,腹泻现象亦较显著;片剂较煎剂作用明显,大便次数亦增多,但仍能耐受。由此似可说明首乌降低胆甾醇的有效成分可能在药渣部。另据报道,有用何首乌2钱,桑寄生6钱,黄精3钱,为1日量,制成片剂(何首乌研粉过120目筛;桑寄生、黄精水浸1小时后煎2次各20分钟,过滤浓缩成膏,烘干研粉。二者混匀压片),分2-3次服。观察86例,治疗前血清胆甾醇均在250毫克%以上,平均值为295.4±41.6毫克%,最高者在400毫克%以上。经服药2个月后,血清胆甾醇下降者51例,下降最多者为190毫克%,无明显变化(波动范围在±20毫克%以内)者29例,上升者6例 上升最多者为83毫克%;平均值为257.2±51.1毫克%,平均下降38.2±47.1毫克%。测定β-脂蛋白者76例,治疗前平均值为755.7±355.0毫克%,治后平均值为672.1±256.0毫克%,平均下降84.6±257.0毫克%。治疗后停药1个月复查,其降脂效果尚较稳定。眼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对伴存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亦无不良影响。
4、治疗疖肿:取新鲜何首乌2斤,切片,放锅内(勿用铁锅)加水浓煎成250毫升。外搽患处,每日1-3次。治疗7例,均在3天内痊愈。 1、选料;
2、浸泡、清洗、除泥。
3、去水分;
4、分级;
5、切制;
6、阴干;
7、上笼;
8、蒸;
9、晒:
10、九蒸九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