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哪些-----程少伟专家为你讲解

肉桂白术的功效有哪些_肉桂治疗白癜风进展指南最新版

外阴白色病变包括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所致之外皮肤及粘膜的不同程度变白及(或)粗糙、萎缩的状态。15年国际外阴病研究会改称“外阴白斑”为“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并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的不同而分为增生型营养不良(包括无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两类)、硬化苔藓型营养不良、混合型营养不良(亦包括无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两类)三种类型。

外阴瘙痒为本病主要症状,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溃与感染而出现烧灼感、疼痛、流液。增生型皮肤增厚似皮革,粗糙,或有鳞屑、样改变,表面颜色多暗红或粉红,夹杂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块;硬化苔藓型皮肤或粘膜变白变薄,甚至裂开,阴道口萎缩者可致痛;混合型是在外阴萎缩的基础上又有增厚的斑块或疣状增生灶。各型均以病检为主要诊断依据。

西医治疗可内服维生素A、B2、B6、鱼甘油等;局部用药以止痒、消炎、润肤和改善局部营养为目的,用药应依据病理类型。如增生型可用肤轻松、氢化可的松等软膏涂擦;硬化苔藓型给予1~2%丙酸睾丸酮鱼甘油软膏;混合型则用丙酸睾素软膏与可的松软膏合用或先后使用。氦氖激光照射对外阴硬萎有一定疗效。

本病一般属中医“阴痒”、“阴蚀”等病证范畴。其发病机理,常因肝肾阴血不足,不能滋养阴器,血虚生风化燥,而致奇痒难忍;或因脾气亏虚,一则气虚血少,不能滋养,脾虚又可生湿,流注于下,形成气血不足而湿浊停滞的虚实夹杂局面;或因湿热内盛,热蕴肌肤而致阴痒阴肿;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滞,与湿浊相互胶结,而见苔癣、奇痒、干裂诸候,且经久难愈。治疗当结合病因病机,或滋养肝肾,养血熄风止痒;或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或活血化瘀软坚;或健脾祛湿杀虫等。

本节选介消斑膏丸方、蛇桑坐浴方等治疗外阴白色病变验方共13首。

1.消斑膏丸方药物组成①外用消斑膏:A、消斑膏1号:补骨脂、仙灵脾各9g,生狼毒、白藓皮各6g,蛇床子、徐长卿各15g,薄荷1g。用其酒精渗出液,回收浓缩后,制成霜剂;B、消斑膏2号:即1号去薄荷,加0.1%强的松粉拌匀而成(制法同上);C、消斑膏3号:即1号去狼毒、薄荷,加白花蛇舌草、一枝黄花各30g(制法同上);D、消斑膏4号:即1号去薄荷加丙酸睾丸酮做成0.2%的霜剂(制法同上)。

②内服消斑丸:黄芪、丹参、当归、菟丝子、仙灵脾、白蒺藜各3g,白藓皮4g,木香0.2g。共研细末,做成蜜丸或煎成汤剂(以上为1日量)。

治疗方法①外用消斑膏:1号适用于外阴无破溃或皲裂者;2号适用于对1号有过敏反应但无癌变可能者;3号适用于局部有感染、破溃或皲裂,或有霉菌,滴虫感染者;4号适用于外阴萎缩或有粘连者。

以上软膏均每日外涂1~2次。

②内服消斑丸:每日2次,每次10g。所有病例均服此丸。

膏剂外用和丸剂内服,均以3个月为1疗程。一般用药1~3个疗程。

功效主治外用消斑膏重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补肾温阳;内服消斑丸功可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补肾、杀虫、祛湿。两方内外合治,主治外阴白色病变(包括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外阴皮炎、外阴非典型增生等)。

临床运用本组82例,其中硬化性萎缩性苔癣33例,外阴皮炎28例,非典型增生4例。经用上方治疗,结果:痊愈18例(21.9%);显效40例(48.8%),其中21例(52.5%)病变范围有不同程度缩小;好转19例(23.2%);无效5例(6.1%)。总有效率为93.9%。其中以硬化性萎缩性苔癣的疗效最高(95.0%)。治疗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2年。治疗2个疗程的疗效比1个疗程者要好,但治疗3个疗程未再有明显提高。此外,持续用药比间断用药疗效要好。

经验体会本组方药内外合治,既能补气养血、补肾以治本,又能清热祛风、除湿杀虫止痒以治标,总有效率达93.9%。但治愈率还不够高,且停药后容易复发(如治愈的18例中,有6例于停药2个月~1年有反复)。因此,如何进一步选择方药、改进剂型、缩短疗程,尚需观察研究,以期不断提高治愈率。

方剂来源马苗娟,等.中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2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3,(12):18.2.蛇桑坐浴方药物组成蛇床子、桑叶各30g,红花、紫草各20g,石菖蒲15g。

加减变化:湿热型:主方加黄柏15g,白头翁25g;肝肾不足型:主方加肉苁蓉30g,艾叶20g;肝肾不足兼湿热型:主方加防风、乳香、没药各20g,皂刺15g。

治疗方法①中药坐浴:以上方水煎每日坐浴15分钟,15日为1个疗程。

②电热针治疗:用本院自制DR2-l型电热针仪。以2%碘酒及75%酒精消毒针具15分针备用,用半导体点温计测治疗前后温度,针刺病变处(也可从健康皮肤进针直达病变区)。电流量为55~110mA,行针30分钟。同时配合针会阴、曲骨、中极穴位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个别患者针刺前用0.2%利多卡因表面。针法:对增生型以浅刺为宜,萎缩型以深刺为宜。

⑧外用药:病变局部涂紫草油,能保护皮肤,预防皲裂。制法:紫草10g洗净晾干,放入香油或胡麻油100ml,浸泡7天,取出消毒后使用。

④内服中药:对非典型增生型用山慈姑、山豆根各30g,半枝莲25g,鹿角霜、蜂房各15g,每日1次。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以电热针疏通经络,调整气血。用中药清热利湿止痒。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用电热针为主,配合中药坐浴,外涂和内服。治疗外阴白色病变156例。根据病理诊断标准诊断,增生性营养不良53例,萎缩性69例,混合型34例。按中医辨证分型。肝肾不足型81例,治愈67例,占82.72%;好转14例,占17.28%。湿热型31例,治愈26例,占83.87%;好转5例,占16.13%。肝肾不足兼湿热型44例,治愈32例。占72.13%,好转12例,占27.27%。治愈标准为: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外阴皮肤自身比色正常。微循环血管象增多,组织切片炎症消失,成纤维细胞增多,弹力丝及胶原纤维增多,血管丰富。

经验体会根据电热针具有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将热效应直接引入病灶,其散热途径由深部到浅表的优点,用局部针刺并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主要配穴会阴为冲任督脉交会,可调理冲任、调和阴阳,曲骨,中极均属任脉,刺之可通调冲任气血,改善微循环及局部营养状态。同时加用中药,自可提高疗效。本组非典型增生一级患者,经过治疗后严密观察,无1例癌变。说明非典型增生是可逆的。

方剂来源沈秋华,等.电热针为主治疗女阴营养不良.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1):27。

3.中西结合方药物组成①中药:丹参注射液。②西药:维生素AD胶丸、维生素E。

治疗方法①取穴横骨、曲骨、阴阜、阿是穴消毒后,用5号注射针头于穴位处斜刺进针约1~2cm,刺后病人感酸胀沉重时,在穴位两侧分别缓慢注入丹参注射液1~2ml,每4天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不愈者可继续穴注,直至痊愈。

②维生素AD胶丸每次1丸,每日3次;维生素E100mg,每日3次。均口服。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抗菌消炎。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30例,经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如一典型病例,经用丹参注射液穴注9次,并服西药,后康复如常人。

经验体会针对外阴白色病变的致病特点,选用丹参注射液,能活血化瘀,抗菌消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加用西药,又可增强疗效。经临床观察,本方效果较好,但对活检证实为不典型增生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应作单纯性外阴切除术,而施用本法不能获效。

方剂来源陈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0例小结.江苏中医1990,(5):12.4.辨证系列方药物组成①内服方:a、肝经湿热型:龙胆草、当归、*羊藿、补骨脂各20g,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包)各30g,栀子、川芎、泽泻各15g,甘草9g。每周服2剂,每剂用2日。b、肾阳虚衰型:熟地、山药各30g,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羊藿各20g,山茱萸、杜仲各15g,制附子、甘草各9g,肉桂6g。用法同前。c、肝肾阴虚型:枸杞子、菊花、泽泻各95g,熟地、菟丝子、山药各30g,川芎、黄柏各12g,山茱萸、当归、补骨脂、茯苓、丹皮各20g。用法同前。

②外阴湿敷方:当归、苦参、蛇床子、菟丝子、地肤子、苍耳子、百蒺藜各30g,补骨脂、紫荆皮各20g,*羊藿、皂角各15g。煎3次合为1500ml,为3天用量。局封的第2天开始湿敷。每日用500m1分2次于病损区热敷,保温30分钟。

③局部封闭:当归注射液2ml,维生素B122ml,2%普鲁卡因4ml,注射液4mg,混匀,分别在注入药液1/4量。然后将针头转向两侧小各注药1/4量。将余1/4药液注入阴道后联合或肛门周围病损区。如病变范围较大。可酌情增加药量1~2倍,缓慢注入病损皮下。每周封闭1次。如皮肤粘膜有破溃者,上述药中加入庆大霉素4万单位。外阴萎缩者,皮下加注丙酸睾丸酮25~50mg。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同时用以上三种方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经期停止治疗。

功效主治外用方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痒。内服方则根据证型具有清利湿热,补肾壮阳,调养肝肾等不同作用。主治外阴白色病变、外阴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

临床运用本组病例23例,肝经湿热型11例,其中硬萎6例,外阴皮炎4例,神经性皮炎1例;肾阳虚衰型3例,均为硬萎;肝肾阴虚型9例,其中硬萎5例,外阴皮炎2例,皮炎并1例,扁平苔癣1例。治疗结果:痊愈(瘙痒控制,皮肤色泽和弹性逐渐恢复,病理转正常)12例;显效(瘙痒控制,皮肤部分色泽加深)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其中2个0疗程基本痊愈者7例。3~4个疗程痊愈者5例。痊愈12例中有9例复查病理,皮肤恢复正常,随访1~4年无复发。

经验体会内服辨证方的同时,局部封闭选用软化组织,松解粘连。维生素B12改善神经功能。丙酸睾丸酮扩张血管,促进蛋白合成。外阴湿敷剂中选用有性激素样作用的菟丝子、补骨脂、蛇床子和*羊藿。白蒺藜有抗癌和祛白斑之作用,补骨脂可加深皮肤色泽。紫荆皮、苦参、蛇床子有止痒、消肿、清热解毒作用。当归、皂角活血通络。中西药协同作用,药物直达病所,能改善病损区的微循环,增加细胞营养,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

方剂来源郝耀堂.外阴白色病损23例治疗体会.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3):173.5.外阴消斑方药物组成①内服方:白藓皮、薏苡仁、赤芍、丹皮、黄柏、丹参、土茯苓、蝉蜕、白花蛇舌草、贯众(包煎)、夏枯草、生地各12g。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12、己烯雌酚。

②外洗方:雄黄15g,苦参、蛇床子、鹤虱各50g。

③外涂药:炉甘石洗剂。

治疗方法内服方日1剂。维生素E50mg,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2500~1000mg,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也可口服少量己烯雌酚。外洗方水煎取滤汁,入盆内坐浴,先熏后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中药坐浴后,外涂药擦于患处,每日2次。

功效主治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曾治李某,女,27岁,干部,自述近一年来外阴瘙痒难忍,夜间加剧,影响睡眠,白带多,色黄有腥味。妇科检查见外有红肿和局限性的白色病变,小粘膜变厚变白,皮肤干燥,弹性轻度降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诊为外阴白斑病(湿热所致)。治以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止痒为法。另外用外洗方,每日坐浴2次,浴后外敷炉甘石洗剂于患处。而药物治疗常规肌注和口服维生素类药物。上方加减,连续用药2个月余而痊愈。

经验体会外阴白斑究其病源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肝肾阴亏,或郁化热,可使热邪内蕴;外感湿邪,或脾虚失运,可使湿邪内留。湿与热结,于,故发此病。所以从整体看,本病是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外局部病变为标。故内服药侧重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以治其本,使湿热清除,风熄毒解,气血平和,以澄清病源。用熏洗药和外敷药,直接作用患处而治其标,使肿消,斑化,痒止,如此标本兼治,故每获良好。

方剂来源马丽颖.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斑.吉林中医药,1992,(4):22.6.解毒消斑方药物组成①内服方:杭白芍、北黄芪、鸡血藤各20g,苍术、黄柏各6g,地肤子、川楝子、凌霄花各9g,何首乌、土茯苓各15g。

②外洗方:土茯苓60g,槟榔、忍冬藤各30g,泽兰叶20g。

⑧外敷方:鲜旱莲草、鲜首乌叶各适量。

治疗方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服;外洗方每日1剂,水煎,乘热熏洗,每天2~3次;外敷方每日1剂,将药物捣烂外敷患处。

功效主治以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为主,佐以活血通络,双补气血。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方系广西妇科名老中医斑秀文先生验方。曾有一妇人,患有多年外阴瘙痒症。平时经期正常,经量多,色暗红夹紫块,带下量多,色白。近日瘙痒加剧,妇检可见大、小、、前庭及肛门均变为白色。诊断为外阴白斑症。经用本方法治疗4个月,外白斑明显缩小,、前庭等处仍稍白外,其余部分均变为红色。

经验体会斑老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秽毒侵袭,阻遏经脉,气血输布失常,外阴失养而变白;湿浊秽毒壅遏于而致瘙痒等密切相关。过去仅从阴痒论治较为局限,当佐以活血通络,调理气血以消除白斑为是。方中用外洗药和外敷药重在清除秽毒,杀虫止痒;内服药则以清热燥湿,活血通络,调补气血之品为主。诸方合用,外治、内治,共奏祛邪消毒,通络散瘀,益气养血而消斑止痒之效。

方剂来源斑秀文.外阴白斑.妇科奇难病论治.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06.7.消斑羊藿膏药物组成*羊藿100g,鱼肝油软膏适量(将*羊藿研成极细粉末,然后用鱼肝油软膏调匀即可)。

治疗方法先排空尿液,用生理盐水将外阴洗净,再用棉签将药膏涂于患处,1日2次,7天为1疗程,痊愈为止。治疗期间禁房事,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功效主治主治外阴白色病变。适用于红肿、胀痛、粘膜及皮肤变白变厚,失去弹性,干燥或有瘙痒、灼热感,皮肤表面发生裂纹和溃疡者。

临床运用用单味中药*羊藿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8例,1~2疗程均可痊愈。

经验体会本病属中医“阴痒”范畴,症状为带下量多,皮肤变白变厚。*羊藿性味温、辛、甘,有祛风除湿之功,故用此药调合鱼肝油软膏治之,疗效颇佳。

方剂来源吴新荣.*羊藿治疗外阴白斑38例.辽宁中医杂志,1991,(9):37.8.穴位照射方治疗方法应用GZ-2型激光仪,波长632.8nm,功率3~5mW,光斑直径2mm左右;照射距离2~5cm。取穴横骨、会阴、神门、血海。若瘙痒难忍,影响睡眠加三阴交;周身酸困加足三里;烦躁不安加行间或太冲。每人每次选穴位不超过8个。

每穴照射5分钟,每日或隔日照射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7天。一般1~3个疗程。

功效主治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35例,经用低功率氦一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结果:痊愈10例,占28.57%;显效13例,占37.14%;好转8例,占22.86%;无效4例,占11.43%。总有效率为88.57%。

经验体会外阴白色病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本组病例用氦-氖激光照射穴位,经临床观察证实,有较好疗效。本法操作简便,故易于推广。

方剂来源吴希靖,等.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35例.中医杂志,1982,(8):35.9.电热针刺方穴位组成病变局部、曲骨、中极、会阴等。

治疗方法主要针刺病变局部。进针以30°斜角刺入,根据病变区组织厚薄决定深度,每根针依次调温,电流量60~90mA,一般不超过100mA,每次留针时间30分钟以上。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调正气血,疏通经络,软坚散结。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17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35年。主要表现为痒、痛、裂、干、角化萎缩,脱色变白。经用上方法治疗:增生型83例,痊愈41例,基本痊愈35例,好转7例,治愈率达91.5%;萎缩型65例,痊愈19例,基本痊愈34例,好转12例,治愈率81.5%;混合型20例,痊愈5例,基本痊愈9例,好转6例,治愈率70%;非典型增生4例,痊愈无,基本痊愈1例,好转33例,治愈率25%。总有效率为100%。

经验体会电热针治疗病变局部有调整气血,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局部神经血管功能,促进代谢,增加营养,增强抗病能力,使病变愈合。治疗初期前7~10次连续每日1次,待症状改善改为隔日1次,因间隔48小时以利热吸收时间,否则引起热淤性水肿。实践证明,治疗时间应在3~6个月才能达到治愈效果。另外病情恢复好转期,病人痛觉敏感,所以电流量由80~90mA降到50~65mA。

方剂来源①白永岚,等.电热针治疗女阴营养不良172例临床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88,(2):3.②唐学正,等.电热针治疗女阴营养不良46例临床分析.内蒙古中医药,1982,(2):1.10.银蛇参浴剂药物组成①中药浴剂:蛇床子、苦参、连翘各30g,当归、银花各20g,冰片6g(后下)。②0.1%求偶素软膏。

治疗方法中药浴剂每日1剂,水煎后取药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坐浴后患处涂擦0.1%求偶素软膏。2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忌用肥皂擦洗,避免抓伤,勿食辛辣食物,衣着勤换洗。

功效主治本方功能清热除湿,止痛、止痒。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用上法治疗82例外阴白色病变,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外阴奇痒难忍,外阴、会阴及肛周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粘膜色素减退、变白、纹理粗糙、肥厚或萎缩。常有水肿、皲裂及散在表浅溃疡,阴道口挛缩,狭窄,萎缩而且包皮粘连,小平坦消失。经治疗后,局部骚痒消失,皮肤粘膜由白色转至正常为治愈,共52例,占63%;局部瘙痒消失,局部皮肤粘膜由白色转为深红色为好转,共30例,占37%。每次坐浴后即觉患处止痒,舒适。2~7天后明显止痒。止痒有效率达100%。

经验体会本病属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夹湿,当以清热化湿为主。方中蛇床子燥湿止痒,苦参清热解毒,除湿。当归能走能散,力刚可攻,活血力大,并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功能。连翘清热解毒,散风热,治疮毒,配银花可增强杀菌能力。冰片辛香走窜,性凉而能散热化腐,止痒,止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其病因可能与卵巢功能低下或某种未知因素使外阴组织失去对雌激素的反应有关,故选用求偶素软膏外涂患处。

方剂来源赵辛.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2例.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12):755.11.清肝引经汤药物组成①内治方:生地、当归、丹皮、黄芩各12g,白芍、川牛膝、鸡血藤、威灵仙各15g,玄参7g,栀子、甘草各6g。

加减变化:心烦失眠加龙骨20g,麦冬15g;头晕加枸杞子15g,菊花12g;腰痛加巴戟天12g,川断15g。

②外治方:苦参、蛇床子、仙灵脾、威灵仙、白藓皮各30g。

治疗方法内治方日1剂,水煎服。外治方配合内服药同时治疗,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后,熏洗患处,每日1~2次,月经期停用。

功效主治清热泻火,养血滋阴。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9例患者均为已婚已育妇女,年龄最小者24岁,最大者42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达8年。均见外奇痒、灼痛,皮肤粘膜颜色变白。病变涉及到和5例。全组病例均经内服外用药物和冷冻激光治疗未效。经本方治疗全部痊愈。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3个月。随访至今,未见1例复发。

经验体会外阴白色病变,究其病因病机,主要原因与肝气不疏,郁久化热有关。肝经循行外位,肝郁化热,灼血伤津,血虚化燥,筋脉肌腠失去濡养,以致皮肤变白,奇痒、灼痛,甚至萎缩。故方中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生地、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丹皮、栀子、黄芩、甘草清泄肝火;川牛膝活血通脉,引血下行;配鸡血藤、威灵仙助当归养血活血通络,以增强局部病灶的血液循环。全方配伍得当,内外并用,故获效显著。

方剂来源孙翠君.清肝引经汤加减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江苏中医,1989,(3):18.12.加减左归汤药物组成熟地24g,山萸、淮山药、枸杞、怀牛膝、龟胶、菟丝子各12g,丹参、何首乌各15g。

加减变化:外阴皮肤干燥严重,阴道分泌物极少者加玄参15g,知母10g,天冬12g;外阴瘙痒加白藓皮15g;大便干结者去菟丝子加肉苁蓉;失眠多梦加枣仁10g,柏子仁12g。

治疗方法水煎,每日1剂。第1、2煎混合于早晨空腹服,第3煎晚临睡前服。

功效主治本方补肝肾,填精血,主治外阴白色病变。

临床运用本组25例,经用左归汤加减治疗后,16例痊愈,9例显效。疗程最短者50天,最长者100天,平均80天。如一患者44岁,因外皮肤干涩灼热,肥厚变白,阴道分泌物减少,房事疼痛2月,至西医妇产科检查,诊断为萎缩性外阴炎,经局部用药、内服西药无效。诊见形体消瘦,面容憔悴,两侧面颊可见黧色蝶斑,眼圈灰黑,头晕眼花,耳鸣,午后潮热,腰膝酸软,心烦失眠,大便于结,月经先期,量少,色鲜红,每次7~10天。舌体瘪小,舌红少苔而干,脉弦细数。此为真阴亏损,精血内夺,劳伤肾精。治以滋肾育精,以上方加减,15剂后,上症略减。原方续进15剂,诸症显著减轻。增损再服20剂,病逐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根椐本组病例观察,因早婚多孕,或房事过度,或失血过多,或绝经期妇女而发病,故以肝肾亏损,精亏血少为病变特点。厥阴之脉络阴器,前阴为肾之窍,肝肾精亏血少,阴器失养以致外阴干枯、萎缩变色;精亏血少,冲任空虚则经行量少甚或经闭。针对病机,治疗应以补肝肾、填精血为主要治疗方法,故选用左归丸化裁而获效。

方剂来源肖钢.左归丸加减治疗萎缩性外阴炎25例.新中医,1987,(1):38.13.温阳解毒组方药物组成①内服方:丹参30g,当归、赤芍、紫苏、白芷、巴戟天、*羊藿各15g,鸡血藤30~45g,丹皮20g,桂杖10~15g。凡少气无力、头晕自汗,或局部萎缩明显者加用黄花10~30g,陈皮5~10g;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加用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各15g;局部肥厚,角化较甚者加用三棱、莪术各10g;阴痒甚,带下者,加用土茯苓、苡仁各15g。

②薰洗方: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10g。痒甚加生蒲黄、当归各15g。

⑧外涂药:包括治白膏Ⅰ号(血竭40%,马齿苋20%,生蒲黄20%,章丹10%,元胡5%,枯矾5%,制成软膏);治白膏Ⅱ号(血竭20%,生蒲黄50%,章丹10%,蛤粉10%,白芷5%,铜绿5%,制成软膏);20%富新钠水溶糊剂;醋酸去炎松软膏或肤轻松软膏。

治疗方法①内服方水煎服,每日1剂,每周服4~6剂;②薰洗方每日煎汤薰洗局部各1次;③外涂药一般每日局部外涂1次。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局部病变的不同而分三组,选用不同药物治疗。

第一组:患处局部肥厚,角化或萎缩者,用内服方、薰洗方和外涂治白膏Ⅰ号治疗。如涂治白膏Ⅰ号后,局部病变显著好转,或对治白膏Ⅰ号有反应,局部痛痒及皲裂破溃者,改涂治白膏Ⅱ号。

第二组:局部角化不甚,肿痛、皲裂、溃疡、阴痒严重者,或为非特异性女阴炎患者,除用内服方、薰洗方外,外涂药用20%富新钠水溶糊剂治疗。

第三组:视情以上两组药物交叉使用,或有时加用扑尔敏、强的松、利血平、安络血内服,局部红肿及痛痒明显时用醋酸去炎松或肤轻松间断外涂。

功效主治内服方功可温肾壮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痒、温经通络;薰洗方及外涂药重在清热解毒、活血止痒。主治外阴白色病损(包括萎缩性硬化性苔癣、非特异性女阴炎、非典型性增生、女阴神经性皮炎及等)。

临床运用本组214例,经用上述方药治疗,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21个月,以治疗1~3个月为多。结果:治愈19例,占8.9%;显效57例,占26.6%;好较102例,占47.7%;无效36例,占16.8%。总有效率为83.2%。治愈病例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16个月,平均疗程为6.7个月。临床证实疗效的好坏与服药及外用药物的时间长短关系明显。

经验体会本病一般可归类于中医“阴痒”、“阴蚀”、“阴肿”等病范畴。拟用以中药内服为主,辅以薰洗及外涂药外治,临证表明具有一定的疗效。个别患者,坚持中药内服而不用外治方药,同样有较好疗效。外涂药物中,治白膏Ⅰ号对于角化层较厚者脱落快、恢复色泽作用较明显,有一定止痒作用,但对儿童及局部皮肤粘膜菲薄者宜慎用。治白膏Ⅱ号药性较温和,反应少,可较长时间连续运用于病情至好转或用于对Ⅰ号有反应者。

方剂来源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妇科女阴白色病损小组.中药治疗女阴白色病损214例报告.中医杂志,1983,(2):30.

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哪些-----程少伟专家为你讲解

是一种限局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表现为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限局性白色斑片,以多发于面、颈、手背以及对称性分布为重要特点。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和神经因素等有关。中医称之为白驳风、斑白、斑驳、白癜、白驳、白蚀等。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多见于青壮年。任何部位皮肤均可发生,但好发于易受光照及摩擦损伤部位,如颜面部、颈部、躯干部和四肢等。口唇、、及包皮内侧黏膜亦可累及。大部分白色斑对称分布、亦有部分患者白斑沿神经节段分布。皮损为局限性色素脱失斑,乳白色,自指甲至钱币大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白斑处毛发也可变白。在进展期,脱色斑向正常皮肤移行,发展较快,并有同形反应,即压力、摩擦、外伤后可形成继发。病程慢性迁延,可持续终身,亦有自行缓解的病例。

(一)内治方方一验方一来源《奇难杂症》组成白花蛇15克,蝉蜕12克,僵蚕18克,露蜂房12克,当归12克,赤芍15克,川芎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棱18克。

功效活血祛风,理气化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验方二来源《奇难杂症》组成熟地黄30克,淮山18克,女贞子18克,牡丹皮15克,茯苓18克,首乌30克,僵蚕18克,白蒺藜16克,蝉蜕12克。

功效养血祛风,滋阴补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验方三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功劳叶、槟榔各15克,白蒺藜、补骨脂各12克,生甘草4.5克。

功效补肾清热,消积杀虫。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验方四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党参、白芷、苍术各10克,何首乌、鸡血藤、夜交藤、丹参各15克,红花、路路通、麻黄各6克,全蝎1~2个。

功效养血祛风,通经活络。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验方五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新鲜马齿苋50克。

功效清热解毒,乌发散血。

制法将鲜马齿苋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每剂煎二次,药液混合。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验方六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当归、防风、补骨脂、赤芍、红花、陈皮、川芎各10克,鸡血藤、黄芪、黑豆皮各15克,白蒺藜30克。

功效清热祛风,活血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服20剂后将上药共为细末,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方七验方七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当归9克,川芎9克,牡丹皮9克,桂枝9克,乌梢蛇9克,白鲜皮9克,地肤子9克,豨莶草9克,赤芍15克。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八验方八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当归9克,川芎6克,赤芍9克,白芍15克,红花5克,何首乌15克,拘杞10克,生地黄15克,黄芪20克,白芷7克,白蒺藜7克,桂枝6克。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益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乌金煎来源吉林中医药,1988:(2)

组成黑豆衣120~180克,羌活6~12克,独活、荆芥各12克,蜂蜜30克,酒少许。

功效补肾荣肤,祛风胜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消斑汤来源山西中医,1988:4(2)

组成桔梗、郁金、独活、防风、桃仁各10克,何首乌、黑芝麻、旱莲草、苍耳子各18克,红花60克,苦参15克,白附子6克,苍术12克,黄芪20克。

功效祛风除湿,益气固表,活血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一消饮一来源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8)

组成柴胡、白芷、川芎、桔梗各9~12克,丹参、首乌各10~15克,郁金、桃仁、防风、荆芥、龙胆草、补骨脂、白术、陈皮各6~10克,当归12~25克。

功效疏肝活血,健脾除湿,祛风清热。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消饮二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柴胡9~12克,白芍9~12克,川芎9~12克,桔梗9~12克,郁金6~10克,桃仁6~10克,红花6~10克,防风6~10克,荆芥6~10克,龙胆草6~10克,补骨脂6~10克,白术6~10克,陈皮6~10克,当归12~25克。

功效活血祛瘀,消风润肤。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三祛白消斑汤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89:5(5)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红花、何首乌、枸杞子、生地黄、黄芪、白芷、白蒺藜、桂枝、防风。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益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四汤来源《奇效良方集成》组成草河车、浮萍、丹参各50克、川芎15克,紫草、刘寄奴、牡丹皮、威灵仙各15克,琥珀、地龙、土鳖虫各10克。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小儿酌减,孕妇忌服。1个月为1疗程。

方十五通窍活血汤加减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4(10)

组成川芎、赤芍、红花、老葱白、鲜姜、防风、苍耳子各9克,桃仁12克,红枣(去核)7枚,桔梗、黄芪各15克,麝香(冲服)0.1克(若无麝香可用白芷20克代替),黄酒120克,桂枝5克,浮萍15克。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解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六一贯煎加味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女贞子、覆盆子、防风、当归、川楝子、枸杞子各10克,沙参、麦门冬各15克,生地黄30克。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制法上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七七零八方加减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当归、白芍、紫草、姜黄、茜草各10克,黑芝麻、白鲜皮、何首乌各12克。

功效调和气血,驱风通络。

制法上药水煎取汁。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八消风饮来源《民间治病小绝招》组成粉牡丹皮10克,广郁金10克,草红花10克,炒白蒺藜10克,紫草10克,黑豆10克,制何首乌15克,生石决明15克,生地榆15克。

功效活血祛风,养血祛癜。

制法上药共入砂锅内,加清水1升,浸泡30分钟,上火煎煮30分钟,滤渣取汁,二煎加水适量,煎煮20分种,滤液混合。

用法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备注同时用蛇皮50~100克剪碎,放瓦上煅为炭,研细末,醋调如糊,外涂患处,1日3次。

方十九凉血地黄汤加减来源中医杂志,1993:34(3)

组成生地黄30克,赤芍、丹参、当归尾、川芎、桃仁泥、黄芩、地榆、荆芥、防风、豨莶草、白鲜皮、地肤子、乌梢蛇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凉血活血,清热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味来源中医杂志,1993:34(3)

组成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当归、赤芍、白芍、山萸肉、仙茅、枸杞子、仙灵脾、川芎、桂枝、白蒺藜、白鲜皮、防风、炙地龙、桃仁泥各9克,生甘草3克。

功效滋补肝肾,补益气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一苏木着色汤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苏木10克,茺蔚子10克,蝉蜕10克,赤芍10克,白蒺藜15克,何首乌20克,大枣6枚。

功效补益精血,养肝安神,乌须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每10剂间隔2~3日。

备注应用上方时,白斑局部配合日光浴,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或使白斑多接触日光,但避免暴晒。

方二十二双藤桂枝汤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鸡血藤15克,首乌藤30克,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桂枝5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紫苏梗10克,旱莲草15克,生甘草6克。

功效调和气血,疏散风邪。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三柴胡疏肝汤合桃红饮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丹参10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赤芍、白芍各10克,香附10克,炒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5克,枳壳10克,柴胡5克。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四六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潼蒺藜、女贞子、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黑芝麻、白蒺藜各15克,覆盆子、枸杞子、赤芍、白芍、当归、川芎各10克。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五右归饮加减来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组成制附子10~15克,肉桂1克,干姜10克,党参15克,桑寄生15克,丹参15克,白蒺藜15克,补骨脂10克,当归10克,何首乌15克,豨莶草15克。

功效温补脾肾,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六消癜丹来源湖南中医杂志,1995:11(6)

组成赤芍10克,丹参30克,当归10克,川芎12克,防风12克,麻黄10克,钩藤12克,柴胡12克,桃仁12克,红花8克,僵蚕8克,蝉蜕10克,苍耳子20克,紫草20克,甘草4克。

功效疏风宣肺,疏肝活血,通经消斑。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十七阿胶熟地丸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5:(6)

组成阿胶、熟地黄、当归各600克,胡麻仁450克,川芎、赤芍、苦参各350克,肉桂、威灵仙各250克,防风300克,附子150克,薄荷200克。

功效滋养肝肾,温阳益气,祛风通络。

制法上方制成蜜丸。

用法1次15克,日3次,淡盐汤送服。

(二)外治方 方一验方一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桑柴灰2斗。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止痒。

制法将桑柴灰于大甑内蒸灰气溜。

用法取釜中汤淋汁热洗。

方二验方二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马齿苋20克(鲜品加倍),红糖10克,醋7毫升。

功效清热解毒,乌发散血。

制法上药混合后煮沸,过滤,置有色瓶内备用。或将鲜马齿苋洗净,切碎,捣烂,拧出汁液,瓶装。

用法以棉签蘸液涂患部,每日1~2次(最好在睡前涂1次)。配合患部日光浴,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日增加至每天1~2小时。

方三验方三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雄黄、硫黄、密陀僧、朱砂各240克,雌黄60克,白芨360克,白附子600克,冰片36克。

功效祛风通络,杀虫消斑。

制法共研细末。

用法以生黄瓜蘸此药粉涂擦白斑。

方四验方四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白附子、硫黄等量。

功效祛风通络。

制法研末。

用法姜汁调匀外搽。

方五验方五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枯矾、防风各等量。

功效祛风利湿,清热解毒。

制法共为细面备用。

用法以鲜黄瓜片蘸药面擦患处。

方六验方六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雄黄、硫黄、黄丹、密陀僧、生南星等份。

功效祛风杀虫,消斑祛瘀。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取一生姜剖开,以其剖面蘸药粉擦患处,擦后患处变黑,次日再擦,至黑退便愈。

备注治疗中忌食鱼腥和酒类。

方七验方七来源《久病难症必效单方》组成硫黄、密陀僧、轻粉各3克,麝香0.015克。

功效温经散寒,杀虫通络。

制法共研成细末,用清水加姜汁数滴调匀。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4~6次。

方八验方八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肉桂30克,补骨脂90克。

功效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制法以水酒各半混匀后浸药1周。

用法外搽患处。

方九验方九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菟丝子25克(碎),50%酒精75毫升。

功效滋补肝肾,活血消斑。

制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验方十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生山栀子25克,50%酒精75毫升。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制法浸泡7天。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一验方十一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姜黄300克,黑矾300克,密陀僧90克,雄黄30克,补骨脂150克,轻粉30克,75%乙醇5000毫升。

功效祛风杀虫,收敛消斑。

制法先将前五味药浸泡于乙醇中,置七天后,滤除药渣,加入轻粉即成酊剂。

用法用药前用切片生姜用力涂擦患处,以皮肤发红为度,再用新毛笔蘸此酊剂涂患处。每日2次,直至病愈。

方十二验方十二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无花果叶,烧酒各适量。

功效解毒行气,活血化瘀。

制法无花果叶细切浸酒7天。

用法以酒擦患处,每日3次。

方十三验方十三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露蜂房、凌霄花、踟躅花各30克,附子、川乌头、防风各60克。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制法上药研细末,用猪脂1500克煎炼,看药焦黄,去渣。

用法外搽患处。

方十四验方十四来源《是斋百一选方》组成草乌15克,巴豆3克。

功效驱风除湿,通络散瘀。

制法草乌、巴豆,并切细上用米醋和湿,以布裹。

用法浴罢擦之,频浴为佳。

方十五验方十五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细辛6克,雄黄,白芷各8克。

功效温经散寒,杀虫通络。

制法研细末。

用法醋调搽。

方十六验方十六来源《久病难症必效单方》组成细辛6克,白芷3克,雄黄3克。

功效温经散寒,杀虫通络。

制法将上药研末后放陈醋搅拌均匀。

用法涂擦患部,每日1~2次。

方十七验方十七来源《头面皮肤病诊疗选方大全》组成硫黄、密陀僧、腻粉、乳香、白僵蚕、杏仁各30克。

功效收敛杀虫,祛风散结。

制法各研细末,和研匀,酥油调膏。

用法外搽患处。方十八白癜康来源北京中医,1993:(2)

组成黄芪、何首乌、白鲜皮各30克,姜黄、丹参、自然铜、补骨脂各15克,白蒺藜、防风各10克。

功效益气补血,活血祛风。

用法水煎外洗,1日3~4次,3个月为1疗程。

方十九密陀僧散来源《外科正宗》组成硫黄、雄黄、蛇床子各6克,石黄、密陀僧各3克,轻粉1.5克。

功效祛风,杀虫,止痒。

制法上药共为细面。

用法直接外扑或用醋调搽患处,日1~3次。

方二十消斑酊来源《难证奇方妙用》组成乌梅60克,补骨脂30克,毛姜10克。

功效清热收敛,杀虫通络。

制法将上药放入80%~85%酒精(按照药物1份,酒精3份比例配制)内浸泡两周后滤去渣。

用法使用时用棉球或纱布蘸药涂患处,每日次数不限,每次1~5分钟,擦时用力要匀,觉患处皮肤发热为度。连续涂搽数日,直至白斑消除为止。

方二十一前胡防风补骨脂方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前胡20克,防风10克,补骨脂30克,75%酒精100克。

功效温阳祛斑,活血祛风。

制法以上前三味研为细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取汁,备用。

用法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次5~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二荆芥川椒补骨脂方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紫荆芥皮15克,川椒15克,补骨脂15克,75%酒精100克。

功效发表祛风,理血杀虫。

制法以上前三味研为细末,加入75%酒精中浸泡7天,过滤取汁,备用。

用法用棉签蘸药液涂擦患处,每次5~15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

方二十三补骨脂酊来源《古今名方》组成补骨脂120克,旱莲草60克。

功效调和气血,活血通络。

制法上药研碎放入75%酒精500毫升内,浸泡7天,过滤去渣,瓶装备用。

用法用棉球蘸药涂于患处。并摩擦5~10分钟。

方二十四博落回姜醋方来源《皮肤病百种疗法》组成博落回30克,陈醋90克,老生姜适量。

功效解毒杀虫通络。

制法以上前一味切碎,装入瓶中,加入陈醋浸泡10天,备用。

用法先将老生姜切开,用断面擦患处皮肤至微红,再用棉签蘸药涂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对中医一直很感兴趣,想了解下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哪些啊?

 中医在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原则威以+补益A肝一肾三、疏二肝六理九气六、调五和五气七血六、活二血化瘀等为主,按照功能分类,常见的治疗的中药有以下这些:

1.调节免疫功能:黄芪、党参、山茱萸、枸杞子、白术、首乌、茯苓等;

 2.增加光敏性:补骨脂、白蒺藜、白芷、马齿苋、决明子、独活、姜黄、虎杖、茜草根、沙参、麦冬等;

 3.增强酪氨酸酶活性:女贞子、墨旱莲、无花果、牡丹皮、潼蒺藜、蛇床子、补骨脂、地肤子、桃仁、白鲜皮、白术、紫草、肉桂、白芷等;

 4.促进黑色素细胞形成:透骨草、墨旱莲、茜草、益母草、野菊花、桑寄生等;

 5.促进黑色素细胞黏附:丹参、菟丝子、红花等;

 6.诱导黑色素细胞迁移:刺蒺藜、黄芪;

 7.诱导黑色素细胞黏附和迁移:补骨脂、白芷、女贞子;

 8.富含微量元素:自然铜、浮萍、珍珠母、牡蛎、银杏叶、沙苑子、威灵仙、蛤壳等;

 9.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自然铜、川穹、红花、当归尾、丹参、首乌藤、桃仁、郁金、赤勺、牡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