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治疗白癜风_湖北白斑治疗
1.如何自我检查是否患有?
2.急!求秘方。防止掉发的秘方
樱桃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我国华东和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夏初果实成熟时收,洗净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樱桃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的知识,欢迎阅读。
樱桃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别名:莺桃、含桃、荆桃、朱樱、朱果、樱珠
禁忌:热及虚热咳嗽者,糖尿病者忌食;有溃疡症状、上火者,肾病患者慎食。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消化不良者、瘫痪、风湿腰腿痛者、体质虚弱、面色无华者。
樱桃的元素表(每100克)
热量(大卡) 46蛋白质(克) 1.1 蛋白质是修复身体的原料,并为活动提供能量。脂肪(克) 0.2 100%可吸收的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克) 10.2膳食纤维(克) 0.3维生素A(微克) 35 调节新陈代谢胡萝卜素(微克) 210 防止皮肤干燥,增加身体发育维生素B1(毫克) 0.02维生素B2(毫克) 0.02烟酸(毫克) 0.6维生素C(毫克) 10 又称:抗坏血酸。缓解,降低抗癌发病维生素E(毫克) 2.22 促进性激素分泌(尤其男性),保护淋巴细胞和红细胞钙(毫克) 11 人体中无机盐含量最高,影响发育和健康磷(毫克) 27 是遗传物质核酸的重要组成成分钾(毫克) 232 保证体液酸碱平衡,预防中风 钠(毫克) 8 保证体内水平衡镁(毫克) 12 属于人体的营养素铁(毫克) 0.4 促进发育,抵抗疾病,预防贫血锌(毫克) 0.23 调节影响大脑生理功能的各种酶和受体,维持男性生精功能硒(微克) 0.21 抑制癌细胞生长,改善胰腺功能,帮助肝脏分解毒素铜(毫克) 0.1 心脏的卫士锰(毫克) 0.07 维持脑功能,保护中线粒体完整
樱桃的基本介绍
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果树,我国华东和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夏初果实成熟时收,洗净鲜用。樱桃成熟时颜色鲜红,玲珑剔透,味美形娇,营养丰富,医疗保健价值颇高,又有?含桃?的别称。我国作为果树栽培的樱桃有中国樱桃、甜樱桃、酸樱桃和毛樱桃。樱桃成熟期早,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据说黄莺特别喜好啄食这种果子,因而名为?莺桃?。其果实虽小如珍珠,但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样,味道甘甜而微酸,既可鲜食,又可腌制或作为其他菜肴食品的点缀,备受青睐。
樱桃的功效与作用
性温,味甘微酸;入脾、肝经。补中益气,祛风胜湿,主水谷痢,止泄精。主治病后体虚气弱,气短心悸,倦怠食少,咽干口渴,及风湿腰腿疼痛,四肢不仁,关节屈伸不利,冻疮等病症。
1.补血
樱桃含铁量高,位于各种水果之首。铁是合成人体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原料,在人体免疫、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与大脑及神经功能、衰老过程等有着密切关系。常食樱桃可补充体内对铁元素量的需求,促进血红蛋白再生,既可防治缺铁性贫血,又可增强体质,健脑益智。
2.防治麻疹
麻疹流行时,给小儿饮用樱桃汁能够预防感染。樱桃核则具有发汗透疹解毒的作用。
3.祛风胜湿、杀虫
樱桃性温热,兼具补中益气之功,能祛风除湿,对风湿腰腿疼痛有良效。樱桃树根还具有很强的驱虫、杀虫作用,可驱杀蛔虫、蛲虫、绦虫等。
4.收涩止痛
民间经验表明,樱桃可以治疗烧烫伤,起到收敛止痛,防止伤处起泡化脓的作用。同时樱桃还能治疗轻、重度冻伤。
5.养颜驻容
樱桃营养丰富,所含蛋白质、糖、磷、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均比苹果、梨高,尤其含铁量高,常用樱桃汁涂擦面部及皱纹处,能使面部皮肤红润嫩白,去皱消斑。
樱桃的营养价值
1.在水果家族中,一般铁的含量较低,樱桃却卓然不群,一枝独秀:每百克樱桃中含铁量多达59毫克,居于水果首位;维生素A含量比葡萄、苹果、橘子多4~5倍。
2.含糖、枸椽酸、酒石酸、胡萝卜素、维生素C、铁、钙、磷等成分。
樱桃的选购
樱桃要选大颗、颜色深有光泽、饱满的、外表干燥、樱桃梗保持青绿的。避免买到碰伤、裂开和枯萎的樱桃。一般的加州樱桃品种颜色较鲜红,吃起来的口感比较酸,比较好吃的则是暗枣红色的樱桃。
樱桃的存储
樱桃不宜保存,最好用保鲜袋装盛,放在冰箱冷藏室内,大概克保存四天,切忌将洗完的樱桃再放入冰箱,否则很容易坏掉。
樱桃洗干净后,可放置在餐巾纸上吸收残余水分,干燥后装入保鲜盒或塑胶袋中放入冰箱中。
樱桃的食用方法
1.樱桃核仁含氰甙,水解后产生氢氰酸,药用时应小心中毒。
2.樱桃含钾量高却是不可轻视的,每100克含钾258毫克,对于有肾病患者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肾病患者如果肾脏调节水分和电解质的功能丧失,病人就会发生少尿和水肿。少尿时,由于排钾减少可有钾潴留,如果患者食用过多的樱桃,患者就会出现高血钾
;如何自我检查是否患有?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另有同名**(赵丹主演)、电视连续剧、等。
李时珍造像(蒋兆和绘制)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7月3日,合新历7月13日),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
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
李时珍38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朝时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访,后来,他多次出外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药的,有种田的,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解释出来了。
中国画《李时珍药图》不论是在四处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
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于1593年逝世,享年75岁(虚岁为76岁);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颇丰,除代表作《本草纲目》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民所怀念。
编辑本段
人物列传
本文摘自《明史》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第一百八十七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掌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珍病之。乃穷搜博,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溪知县。[1]
太医生涯
李时珍人物造像(程十发绘制)1551—1557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
关于李时珍这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任太医院院判(正六品),但也有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正八品)。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为他创造《本草纲目》埋下很好的伏笔。
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会饱览了王府和珍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本草品汇精要》 。
2002年,中国文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汇精要》,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6年(1503)8月下诏太医院编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提调、总裁、副总裁、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49人。在经历一年半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证类本草》旧例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为上、中、下三品编写,全书共收药物1815种,正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写生图达1358幅之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彩绘图书。
同时编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而由14位工匠分色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序言,并仿照《永乐大典》格式装帧成36册,装入楠木盒中保存,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本。但是,此书完稿后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外“驾崩”,其死因成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帝,遭到查办,于是这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种途径(传教士或英法联军)于1877年藏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李时珍是在距此事约50年左右进入太医院任职的,他不可能前朝旧事一无所知。而此时孝宗后继位的明武宗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皇帝30余年,对故去的疑案未必再加关心,所以封藏在宫中的《本草品汇精要》有可能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得以窥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很地看到了此书。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促使他意欲编著一部能超出此书的新本草专著,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实现愿望的,因为李时珍淡于功名荣禄,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家了。
《本草纲目》
李时珍药图(王明明绘制)在李时珍任职太医院前后的一段时期,经长时间准备之后,李时珍开始了《本草纲目》的写作。在编写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访医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摄山(古称摄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等大山名川,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参阅各种书籍800多种,历时27年,终于在他61岁那年(1578年)写成。
《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这部伟大的著作,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的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并有很多重要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我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面对浩瀚的本草宝库,如何驾驭、操纵它便成为最关键的问题。可以说这是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之一。他不仅解决了药物的方式、检索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他对植物分类学方面的新见解,以及可贵的生物进化发展思想。李时珍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尤其是“发明”这项,主要是李时珍对药物观察、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的新发现、新经验,这就更加丰富了本草学的知识。
根据马元俊先生的研究,李时珍在植物学方面所创造的人为分类方法,是一种按照实用与形态等相似的植物,将其归之于各类,并按层次逐级分类的科方法。李时珍将一千多种植物,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先把大同类物质向上归为五部(即草、目、菜、果、谷为纲),部下又分成30类(如草部9类、木部6类、菜、果部各7类、谷5类是为目),再向下分成若干种。他不仅提示了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统一了许多植物的命名方法。
《本草纲目》封面 人民卫生出版社总之,李时珍用以纲挈目的方法,将《本草经》以下历代本草的各种药物资料,重新进行剖析整理,使近200万字的本草巨著体例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内容详备。实乃“博而不繁,详面有要”。
虽然《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专著,但它同时还记载了与临床关系十分密切的许多内容。原书第三、第四卷为“百病主治药”,记有113种病症的主治药物,其中第三卷外感和内伤杂病中,就包括有专门治疗伤寒热病、咳嗽、喘逆类的药物,第四卷则主要为五官、外科、妇、儿科诸病。原书中明确提出能治疗瘟疫的药物有:升麻、艾叶、腊雪、丹砂、阳起石、火药、大青、麻黄、威灵仙、葎草、、大豆豉、葫、竹笋、梨、松、猪苓、竹、石燕、犀、桃蠹虫等20余种。
此外,《本草纲目》中收载各类附方11096首,涉及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其中2900多首为旧方,其余皆为新方。治疗范围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所用剂型亦是丸散膏丹俱全,且许多方剂既具科学科,又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极具实用性。如治疗咳嗽病的方剂,即在多种药物附方中出现,举例如下:
肺气喘急:马兜铃二两(去壳及膜),酥半两(入碗内拌匀,慢火炒干),甘草(炙)一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六分,温呷或噙之。
哮喘痰嗽:鸭掌散:用银杏五个,麻黄二钱半,甘草(炙)二钱。水一钟半,煎八分,卧时服。又金陵一铺治哮喘,白果定喘汤,服之无不效者,其人以此起家。其方:用白果二十一个(炒黄),麻黄三钱,苏子二钱,款冬花、法制半夏、桑白皮(蜜炙)各二钱,杏仁(去皮尖)、黄芩(微炒)各一钱半,甘草一钱。水三钟,煎二钟,随时分作二服。不用姜。
肺热痰咳,胸膈塞满:用栝蒌仁、半夏(汤泡七次,焙研)各一两。姜汁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因此,《本草纲目》在临床治疗方面亦有伋高的参考价值。
《本草纲目》不仅为我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出版后,很快就传到日本,以后又流传到欧美各国,先后被译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鲜等十余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传遍五大洲。早在1951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世界和平理事会上,李时珍即被列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学的长廊上。不仅对中医药学具有极大贡献,而且对世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也曾受益于《本草纲目》,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1505年)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1595年)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
《本草纲目》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一种都有图,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全世界流传。明李时珍著。
五十二卷。书成于万历六年(1578年)。
全书共分为十六部、六十类。
收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
对每种药物,以“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及集方法等;“辩疑”、“正误”考订药物品种真伪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的错误;“修治”说明炮炙法;“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附方”搜集古代医家和民间流传的方剂共一万一千余首。
并附有一千一百余幅药物形态图。内容极为丰富,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十六世纪以前药物学的经验,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等的宝贵遗产,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刊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复刻甚多,并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所重视。
编辑本段
部分药方
露水
释名 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
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
韭叶露:治。每天早晨涂患处。
---------------------------------------------------------------
明水
释名: 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用以洗眼,可以去雾明目,饮此水,还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儿烦热。
---------------------------------------------------------------
浆水
释名 :亦名酸浆。粟米煮熟后,放在冷水里,浸五、六天,味变酸,面上生白花,取水作药用。但浸至败坏,则水有害。
气味 甘酸、微温、无毒。
主治 上吐下泻(浆水煎干姜饮用),过食腊肉,致筋痛肚闷(浆水煎粥吃,加少量老鹰屎,效果更好),手指肿痛(浆水加盐泡患处,水冷应换热),脸上黑痣(每夜用热的浆水洗脸,再用布揩红,以白檀香磨汁涂擦),骨鲠在咽(慈石经火煅醋淬后,加焙过的陈橘红和多年浆水脚,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咽一丸)。
浆水还能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睡,调理脏腑,利小便。
腊雪
释名: 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所能不能入药。
附方 腊雪能解一切毒。治时气温疫、酒后暴热、小儿热 狂啼等。亦治黄疸,但服时须稍加热。腊雪洗眼,能退眼红;煎茶煮粥,可以解热止渴;涂抹痱子有效。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腹内热毒绞痛,下血。取干土,水煮开三五遍,沉淀去滓,暖服一二升。 黄土又解诸药毒。如中肉毒、合口椒毒、野菌毒等。 治小儿乌纱惊风(惊风一种,全身现乌黑色)。用黄土一碗、陈醋一杯,同炒。炒热后,用布包好,熨小儿全身,直达脚下,刺破为宜。 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用黄土溶水中,取上面清液洗眼。 肉痔肿痛。用向阳的黄土、黄连、皮硝各一两,调猪胆汁,同研如泥,做成枣大团丸,塞进肛门里。过一夜,团丸随大便排出。用药时,须内服乌梅黄连二味丸。 跌打损伤。用黄土五升,蒸热,分两包轮换熨伤处。勿使包冷,但也不宜太热,恐烫伤皮肉。此方神效,跌至气绝欲死者,往往可以救活。 蜈蚣或其他毒虫螫伤。取黄土掺敷或用醋调土涂擦。
东壁土
释名: 古旧房屋东边墙上的土,叫东壁土。 气味 甘、湿、无毒。
主治 :
1、突然心痛。用陈年东壁土、枯矾各二钱,共研为末,制成密丸,艾汤冲服。
2、吐泻烦闷,药物中毒,中乌头毒等。用陈年东壁土煮汁饮下。
3、目中翳膜。用东壁土细末每日点膜上,以泪出为好。
4、脱肛。用皂荚磨粉,和东壁土细末,炒热,装入布袋,趁热熨肛门突出部。
5、痱子痒。用东壁土干粉末扑之。
6、耳疮唇疮。用东壁土和胡粉敷上。
7、瘰疬流水。用老茅屋厨房里土墙上的土,研末,加轻粉调敷,半月可愈。
8、各种恶疮。用东壁土、大黄等分(即一半即一半的意思),滴水华水调匀,搽疮上,干了再擦。
9、背痈。用烟熏的东壁土,加黄 等分,用蚬壳粉(蚬,一种小螺,生湖沼泥地,通称砚子)加东壁土末涂敷。
锻灶灰
释名 :指煅铁炉中的灰,含有铁的作用。 气味 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症瘕结块。苏恭指出:治突然长起来的结块有效。
2、产后阴脱。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充分和匀,布包好,在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胡燕窠土
释名: 胡燕窠土,就是屋梁上构成胡燕窝的土。燕子选土,既粘又细,其中还加了燕子的唾液,能作药用。 主治:
1、湿 疮( ,音瓜,是一种疥疮,常从两手开始)。用燕窠土研末涂搽。搽之前,用淡盐汤洗疮,拭干后再搽药。
2、黄水疮。用燕窝土一分、麝香半分,研末涂搽。
3、口角烂疮。用燕窠土敷上。
4、白秃头疮(疮色白,使发脱头秃)。先剃头后,用燕窠土、 (细腰蜂)巢,共研为末,加麻油调匀涂搽。
5、 疽恶疮(生在脚手肩等处,累累如赤豆)。先用热醋和米泔(淘米水)洗疮,然后用燕窠土加百日男孩粪涂搽。
6、风 瘾疹(突出皮肤外的小疹子)。用燕窠调水搽。
7、小儿丹毒。用燕窠土和鸡蛋清涂搽。
8、一切恶疮。用燕窠土和窠内外燕粪,加油调搽,或加黄 末调搽。
土蜂窠
释名: 巢,即细腰蜂巢。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难产。用土蜂窠泡开水,俟稍冷饮之。
2、肿毒痛如火烧。用土蜂窠调醋涂之。又法:用川乌头和土蜂窠等分。肿毒未成脓则消,已成脓则早破。 3、疔疮。用煅过的土蜂窠和烧过的蛇皮等分,酒冲服。每服一钱。
4、咽喉乳蜂(小舌两侧红肿)。先用楮叶擦舌,擦到出血,然后用醋调土蜂窠末,以鸡毛蘸取点在患处,令痰涎流出为好。
5、蜘蛛、蜂虿螫伤。用醋调土蜂窠末涂搽。
6、小儿吐泻。用土蜂窠灸研,乳汗冲服。每服一钱。
蜣螂转丸
释名: 蜣螂,俗称推屎虫。蜣螂转丸,亦名土硝。 气味 咸苦、大寒、无毒。
主治 :伤寒时气、黄疸烦热、吐泻、项瘿(甲状腺肿)以及一切瘘疮等。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 封面 人民军医出版社李时珍感其时代的中医脉学存有缺憾甚至谬误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诊发明》及历史上其他多家脉论精华,于1564年(明·嘉靖43年)编著成《脉诀》,即《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为李时珍晚年所著,以号命书,是为“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撷取明以前脉学之精华,载有二十七种脉,书中对于其中同类异脉的鉴别要点及脉象主病,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本书说理透彻,形象生动,易学易记,适合中医基层医务工作者和脉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该书语言简明,论脉清澈,不但把临床复杂脉象总结归纳成基本的27种脉象,而且还把主要内容,即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皆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诵记,因此上其书流传深广,历来受医家推崇。
《濒湖脉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实为中医典坟之作,是李时珍对中医学的巨大贡献。
急!求秘方。防止掉发的秘方
怎么检查?如何自我检查自身是否患有?湖北专科医院介绍说是一种极其影响美观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在发病初期,由于很多人对不是很了解,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虽然容易与其它病相混淆,但是只要仔细观察是可以自己分辨出来的。那么如何自我检查呢? 湖北最好的医院武汉北大医院肖主任介绍说只要早发现早治疗,而且到权威医院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一般的都是可以治愈的。的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形象,也影响患者的心情和情绪,专家建议患者患者要学会自我检查。 观察白斑的表面是否光滑无屑,皮肤是否还保持着正常的结构,之后再注意患处是否有瘙痒等不适感,如果没有任何的瘙痒感,白斑的表面没有任何的皮屑,而且皮肤的结构非常的完整,这些是最明显的症状,那么在此时初步可以确定是,但还是不能最终确定,此时就应该尽快到医院去做一个权威检查,这样就可以确定自己的病情。 1.人体各处皮肤、口腔及外黏膜等部位均出现大小不等、单个或多发的不规则白色斑块,白色斑块面积逐渐扩大,数目增多。的检查为,虽然都表现为白色斑块,但是色素脱失的程度却可以不一样,可以表现为浅白色、乳白色、云白色和瓷白色。在极少数情况下,白斑会出现自行缩小或消失。 2.一般来说白斑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但是如果是处于进行期白斑边缘也可以表现为模糊不清,有的可以在白斑周围出现一种颜色界于正常皮肤和白斑之间的扩散晕环,这是的检查工作之一。白斑内毛发可呈白色,也可正常,也可黑白相间,毛发变白者疗效相对要差,白斑消失后,毛发也会变黑。 对于的治疗,专家建议最好去正规大型的专科医院进行诊治,如武汉北大医院。该医院拥有"北大BD-M多元康复体系"。全程无痛治疗;疗程短,见效快;有提高免疫功能抗复发之功能。"北大BD-M多元康复体系"治疗方法简单,安全,精准科学,治愈率高,截至目前已使数万例患者获得康复,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应,震惊世界皮肤病医学。武汉北大医院专家提醒患者朋友,面对疾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换得最好的疗效。 如有确诊患上,应当及早治疗。早期专业的选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不仅能较快治愈,同时费用也不会太高。久拖不治的后果,只会导致病情的加重,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同时也会增加治疗的费用。
再回答一遍:毛发早白的防治中年人未老先衰的信号之一是“华发早生”。这种毛发早的原因何在?有没有什么食物可以防治呢?要弄清毛发变白的原因,须先谈谈黑发的由来。如果毛发的中心层——髓质与毛发主体层——皮质中含有的黑色素颗粒多,头发就黑,反之,毛发颜色就发灰或变白。黑色颗粒是由毛囊乳突部的毛母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合成的。当有些毛母色素细胞因某种原因而消极怠工,不再分泌黑色素时,这一部分的毛发就变白了。丧失活动能力的毛母色素细胞,除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外,尚与营养失调有关。动物实验表明,给黑鼠长期进食缺乏叶酸、泛酸及维生素B1B2B6的食物,鼠毛即变为灰白色。缺乏蛋白质、高度营养不良亦是早生白发的饮食原因。此外,饮食中缺乏金属元素铜、钴、铁等,也可导致白发。防治毛发早白,首先应注意调整饮食。在全面摄食的前提下,适当多吃些粗粮,豆类、绿色蔬菜及瓜果等含维生素B多的食物。动物肝以及柿子、番茄、马铃薯中,均含一定量的铜、铁等合成黑色素颗粒必不可少的金属元素。有些食物具有乌发作用。例如黑豆,淘洗干净经反复蒸、晒后,贮于瓷瓶内,每日食用二次,每次取食6克,口嚼后淡盐水送下,同时每天再吃鸡蛋1只,大核桃肉2个,坚持服用必有疗效。将黑豆与其他几味食、药配伍,自制乌发复方黑豆服之,亦很有效。其制法为:⒈取大核桃12个,剥去外壳及肉上衣膜,将肉炒香切碎备用。⒉另取枸杞子60克、小黑豆或黑大豆240克、何首乌60克,先将枸杞子与何首乌加适量水同煎,至汁浓后滤去渣,遂将炒香切碎的核桃肉和黑豆一起投入汁中,再同煎至核桃肉稀烂、汁全部被小黑豆吸收为度。取出晾干或低温烘干,即可服用。服法:以上剂量为一料。每次6~9克(约50粒小黑豆),日服二次,早晚空腹或饥饿时随时服用。 (言穆仁)黑豆与白发癣斑在我十四岁那年,因家贫辍学,只好到德善医室当学徒。艰苦而乏味的学徒生活之余,我常常到医馆附近的“青山居”茶馆听书。说书人陈大爷虽已年逾古稀,但说起书来却是口若悬河,声音朗朗。常言道“日出千言,不损自伤”,然而这位陈老先生不仅声若洪钟,而且精神矍铄、须发乌黑、腿脚灵便。这对于初学医道的我简直成了一个谜。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了他的一个秘密:每当说上个把钟头,他总要休息片刻,品上几口茶,从口袋里掏出点东西放入嘴里,细细咀嚼再徐徐咽下。他吃的是什么呢?莫不是人们常说的“灵丹妙药”之类?便请求他让我看看。老先生却故弄玄虚,说是“天机不可泄露”,惹得我简直要跟他动“抢”了。他这才慢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递给我,我如获至宝,打开一瞧,原来竟是一把黑豆!惊讶之际,不仅脱口而出:“这不是料豆吗?”老先生眯起眼睛拉长腔调答道“正——哦是!此乃老夫长寿仙丹也!”黑豆,北方又称“料豆”,一向是喂养大牲畜的上等饲料,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对人具有乌须黑发、滋阴润燥、益寿延年之功。此后在漫长的行医生活中,我很注意查证医籍中有关黑豆的记载。《本草纲目》这样写道:“黑豆入肾功多,故能活水”,《本草汇言》谓“煮汁饮,能润肾燥,故止盗汗。”有的医生还说它可循喉咙,挟舌本,久服有益气养双阴(肾阴、血阴)润喉咙之功,并可乌须黑发,延年益寿。根据这些理论,我将听评书时的偶然所得付诸临床,多年来以黑豆为主治疗一些白发病和皮肤病,收到了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下面我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黑豆食疗方法,有下列病症者不妨一试:(一)青年白发:黑豆适量,遵古法炮制(九蒸九晒)后,每次取6克(约二钱),口嚼后淡盐水送下,日服二次。(二)各种白发病:黑豆120克,米醋500克(一斤),以醋煮黑豆如稀糊状,过滤后,以牙刷蘸药醋外刷毛发,日二次。(注意:头皮有疖肿及其它皮肤病患者不宜用此法)。(三)脱发及:黑豆1斤、水2斤(夏季各用四分之一量),文火熬煮,以水浸豆粒饱胀为度。取出放器皿上潮干,然后撒细盐少许,贮于瓷瓶内。每次服6克,饭后服,日二次,温开水送下。对油风脱发(圆形脱发)、发蛀脱发(脂盗性脱发)、产后脱发及病期脱发以及因色素脱失的白斑病()均有效。(四)鱼鳞癣:黑豆皮:蚕豆皮、扁豆皮各等量,视皮损面积大小,取三种豆皮共125克~500克(即四两至一斤),水2~5公斤,煎沸15~30分钟后离火,待温,然后用软毛巾浸液湿敷患处,日1~2次。每煎一次可使用两天。 (赵炳南)附:黑豆的药性及应用⒈关于黑豆的品名。黑豆异名零乌豆,《本草纲目》云:“大豆有黑、白、褐、青、斑数色。黑者名乌豆,可入药及充食作豉。”又说,黑豆“为肾之谷,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黑豆的形状为长圆形,略扁,种皮黑褐色,杂有黄白色斑纹,微具光泽。药用以颗粒饱满、外皮色黑、仁肉青绿者为佳,称为“雄黑豆”。我国东北、河北、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均有出产。⒉关于黑豆的炮制。所谓遵古“九蒸九晒”法炮制的黑豆,过去药店有出售。家庭可以自制,用料及方法为:取何首乌1公斤,大青盐60克,共煮一大瓦锅水。滤去药渣,再入黑豆5公斤,药液量以能淹没黑豆为度。煮半小时,捞出阴至八成干,然后如前法再煮再干,反复九次即得。每服20~30粒。⒊以米醋(俗称黑醋,不同于熏醋)煮黑豆如稀糊状外刷毛发,刷后不用清水冲洗。连续用药2~3次洗头一次。以毛发转黑为度。根据季节,每次配料够1~2周使用即成。⒋治疗鱼鳞癣的第四方中,除介绍的三种豆皮外,亦可用黄大豆及其它豆水浸后取皮。本病缠绵日久,须长期坚持湿敷方可奏效。⒌诸方对小儿类似疾患也适用,但内服剂量应依年龄酌减。先天性白发亦可试用。希望患者在当地医生指导下合理治疗,把食疗作为一种有益无损的疗法。 (赵炳南)摘自《饮食疗法100例》(中国食品杂志社编 中国食品出版社出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